猫鱼周刊 vol. 073 Burnout 逃生指南
编辑
关于本刊
这是猫鱼周刊的第 74 期,本系列每周日更新,主要内容为每周收集内容的分享,同时发布在
博客:阿猫的博客-猫鱼周刊
RSS:猫鱼周刊
邮件订阅:猫鱼周刊
微信公众号:猫兄的和谐号列车
头条
摄于澳门的街头,墙面红色与绿色门窗、电话亭形成强烈对比,画面色调明快,两个小孩使用电话亭的场景很有故事感。用的是富士 C200 胶卷,200 度卷只有在大晴天才好出片,可以说这张照片真是天时地利人和。
这周也有一篇 TIL,是 Clauce Code 使用第三方 API 并优雅地完成多个供应商切换(如 Kimi K2 等)。体验了比较便宜的 Kimi K2 和原生的 Claude,Kimi K2 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功能(感兴趣可以看这个 pr),而且是一遍过,但是在比较复杂和屎山的项目上就没能完成任务。原生的 Claude 的话除了有点小贵,没有别的怨言(跟 Kimi K2 比起来大概差一个汇率)。
文章
告别深夜的「不甘心」
作者有意识地和「不甘心」和解,主动选择早睡,把更好的精力留给第二天,从而达成早睡的习惯转变。
过去,深夜不睡,与其说是在享受手机里的内容,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「不甘心」。如果第二天是工作日,深夜刷手机便成了一种拖延,一种对个人时间的固执挽留,好像只要不睡,属于自己的这一天就不会那么快结束,明天的工作也就不会那么快到来。
我感觉「不甘心」的根源是上班耗费了一天中太多的自由时间和精力,尤其是如果工作没有完成了什么事情的满足感,那这种感觉尤为强烈。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写字楼里由早待到晚,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,比较容易造成失眠。前段时间住院和在家养病的时候,我短暂地形成了早睡的习惯。一开始是住院的时候早上六七点护士就开始查房,倒逼我早睡,到后面出院回家,因为在家也比较无聊所以也经常很早就睡了。
我在「不甘心」的时候经常漫无目的地刷购物软件、刷短视频,最后的结果就是第二天依然筋疲力尽,可能还伴随着另一笔冲动消费。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明知「不甘心」是没有用的,那部分偷来的时间就是「垃圾时间」,但就是控制不住,那很有可能就是 burn out 了,正好引入下一篇文章。
Burn out 逃生指南
Burn out(职业过劳/倦怠)是一种由慢性工作压力导致的症候群。
每天下了班都在想着工作,每天都不想上班。这个时候,你就知道这是 burn out 了。
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来应对 burn out:
- 提升效率而非延长工时:固定 8 小时工作制,避免加班增加出错风险;专注于优化工作流程而非延长时间。
- 科学安排优先级:按实际重要性(而非他人催促频率)排序任务;质疑不合理截止时间(问清“为谁服务?不做有何后果?”);及时同步进度变化。
- 大项目推进策略:用笔记软件(如 Roam Research)每日记录进展/问题/责任人;实现进度透明化,转化心态为“已解决 X 问题,迎接新挑战”。
- 异步沟通管理:集中时段(如早/午饭后)批量处理消息,避免消息碎片化打断深度工作。
- 结构化工作计划:制定周计划(核心任务)和日计划(具体事项);减轻面对长任务清单的焦虑感。
- 每日小成就法则:确保完成至少 1 件具体事项(如解决阻塞点/实现需求);用满足感对冲挫败感。
- 投资长期价值:从救火模式抽身,投入监控优化/自动化/根本性解决高频问题;打破“越忙越忙”循环。
我最近也在经历 burn out,我觉得可以补充一点就是「向上管理」。如果你的领导比较可以讲道理,不妨跟领导敞开说一下想法,也许领导能够帮你解决一些问题,毕竟这也是领导的工作之一。
三条线:聊聊期望、现实与我们内心的落差
跟第一篇文章是同一个作者(没想到吧,居然串起来了),讲的是他跟团队成员关于期望和心理落差的交流。
降低主观预期,清晰地认知自身能力的边界,并依据这个边界来为自己设定要求和目标。
这算是上面提到「跟领导敞开说一下想法」的例子,在这个例子中,领导通过闲聊、交流心得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,当然肯定也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等方式去帮到你。
回到文章的主题,期望、现实和落差,作者提到有两种选择,一是调整自己的主观意愿,二是增大自己承受落差的能力,后者是比较难的。
我分享一点自己的经历。第一个是关于「调整自己的主观意愿」的,小时候学围棋,去参加围棋比赛,输了我就哭,觉得我一定要赢,每一场都要赢。当时我爸就跟我说,「胜败乃兵家常事」,比赛、竞技本就不是一定都会赢的。这算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,后来我参加过很多比赛,游泳的、奥数的、英语的,以及后面大学参加的各种比赛,也没有再因为失利而非常沮丧。第二个是「承受落差」的,大学的第一年,因为我的基础挺好,对专业也很上心,在校内外比赛也拿了一些奖,成绩也不错,评奖学金的时候加分挺多。没想到公示的时候第一名的分数竟是我几倍之多,我当时觉得很沮丧,我离优秀的人竟这么远,我还远远不够卷。别看我现在把这件事说得如此云淡风轻,当时引起我连续几个学期的自我质疑,是不是我不努力,是不是我方向错了,是不是我能力就不行。后来才知道,那位同学确实很努力也很优秀,而我也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和节奏,继续走着自己的路。
写着写着,我觉得其实这两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妥协,区别是一种是战略性地放弃,另一种是坚持和理性调整目标。
想法
被平台绑架的创作
最近小红书有一个「摄影视频笔记」的活动,发布对应形式的视频可以获得流量。
现在创作很大程度上是被平台绑架了的。各种话题、热点、流量池,要迎合平台算法才能获得曝光。社媒平台同质化的内容非常多,同一首 BGM、同一个梗在短时间内会反反复复刷到,遇到它就起鸡皮疙瘩。
诚然,大多数情况下,有限定范围的「命题作文」肯定比较好发挥,这是平台的初衷,给创作者提供创意。
项目
obsidian-minimal
一个极简风格的 Obsidian 主题,非常适合写作。
RapidRAW
轻量化的 RAW 编辑工具,有很基础的 RAW 编辑功能(调色、锐化、降噪、裁剪等),也支持蒙版等,甚至还能接 ComfyUI 做 AI 编辑。
claude-code-router
一款强大的工具,可将 Claude Code 请求路由到不同的模型,并自定义任何请求。
跟前面提到的方法不同的是,这个通过逆向了 Claude Code,把请求路由到其他模型,并且支持 OpenAI 请求格式的供应商和模型。
最后
本周刊已在 GitHub 开源,欢迎 star。同时,如果你有好的内容,也欢迎投稿。如果你觉得周刊的内容不错,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,让更多人了解到好的内容,对我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。(或许你也可以请我喝杯咖啡)
另外,我建了一个交流群,欢迎入群讨论或反馈,可以通过文章头部的联系邮箱私信我获得入群方式。
- 0
- 0
-
赞助
微信赞赏码
-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