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猫的博客

阿猫的博客

猫鱼周刊 vol. 043 临期食物盲盒

2024-10-06
猫鱼周刊 vol. 043 临期食物盲盒

关于本刊

这是猫鱼周刊的第 44 期,本系列每周日更新,主要内容为每周收集内容的分享,同时发布在

博客:阿猫的博客-猫鱼周刊

RSS:猫鱼周刊

邮件订阅:猫鱼周刊

微信公众号:猫兄的和谐号列车

私信:leslieleung@pm.me

先祝各位国庆假期快乐。上周因为单休加上临近假期,周刊暂停了一期,这周继续。

文章

Too good to go、Olio 和惜食魔法袋

原文链接

有些平台跟餐馆、咖啡店、超市和酒店等合作,推出可预订的临期食品盲盒。通常以比较低的价格可以获得价值更高的临期食品,主要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。

这两部分也恰好是 Too Good To Go 商业模式能成功的面子和里子。

面子就是品牌,其理念需要被大众接受和认可。里子则是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。理念型的东西,值得被提倡和宣传,但不能反人性。贪点小便宜是消费者的需求,希望自己买到的东西是「划算的」。是否真的划算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种感觉和体验。对餐馆来说,塑造环保品牌、处理临期食品、引流,也是他们的需求。所以,即使是临期食物,如果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不良体验,则得不偿失。

提到这里,我想起一个反例:苹果当时以「环保」的名义取消赠送充电器,就被人反复诟病,原因就是因为这是「反人性」的。

我试用了文章里提到的趣小袋和惜食魔法袋,趣小袋在深圳没有商家入驻,而惜食魔法袋则是有一些烘焙店入驻,附近几公里大约有十几家的样子,价格从 11.9 到 19.9 不等,就是面包盲盒,品牌不如作者体验的大牌,食品卖相看着也一般。从评论看,基本上半年可能都没有一单。感觉这个还是太理想化了,烘焙店进驻几乎没有成本(面包基本就值那个成本,而且成交量也不大),还顺便蹭个曝光,所以才入驻了,但实际上根本没什么人用。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鸿沟。

程序员出书的回报率如何

原文链接

原文是 v2ex 上的一个帖子,根据 v 友的回答,一本书大约收益在 2-3 万人民币左右。

学生时代买过几本所谓的「Spring Boot 实战」的书,也买过一些 NLP 方面的书,当时还没什么判别能力,看到出版社也比较权威,就买了。后来「知识付费」兴起,断断续续也付过不少费,有的是真的值(例如陈皓的专栏),也有很多买了没看(对内容其实不那么感兴趣/内容质量差)。再者,技术的迭代是非常快的,如果你买了一本两三年前出版的书,加上出版前撰稿、审校的时间,实际差距可能有四五年之久,因此很有可能你学到的东西在新版本里都已经被废弃了(对,说的就是 @Autowired)。所以,从学习者、消费者的角度,最好还是去看官方文档(一手)或者博客(二手,次之),最后才是去买书。

至于说出书,我印象最深刻 GPT 3.5 推出之后没多久,逛书店发现了好一些蹭热度的书,里面的内容跟 AI 只有在标题上是有关系的。技术类实体书本来付费群体就很小,做这些有点昧着良心赚钱的意思。

八个版本的 UUID 以及何时去使用他们

原文链接

这类文章有点「规则怪谈」的味道。简而言之,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随机的 id,你应该使用 UUID v4,如果需要排序(例如数据库里的键)可以使用 UUID v7,其余的版本要么被替代了,要么在特殊需求下才需要使用。

项目

LogicFlow

didi/LogicFlow - GitHub

项目地址

滴滴开源的流程图前端框架。分享这个倒不只是项目本身,滴滴作为祖国版 Uber,在开源上也有点 Uber 的样子(x),之前也分享过滴滴的问卷,感觉滴滴在开源这块做的还不错的。


(滴滴的开源项目数和 star 数基本上跟 Uber 是在一个量级的,数据来源于我的另一个项目

ltfs

LinearTapeFileSystem/ltfs - GitHub

项目地址

磁带机文件系统,支持 LTO5 以上的磁带。磁带这种介质目前还在商用领域广泛使用,有备份可靠、成本低等特点。冷知识:Linux 上的 tar 命令实际上就是 Tape ARchive 的简写。因为磁带这种介质只能顺序读写,所以把文件打包实际上是为磁带优化的一种存储方式。

工具/网站

Nothing

网站链接

什么都不做,又或者说「放空」。现在的氛围其实很焦虑,很少有人真的能静下来什么都不做,什么都不想,就发呆。从个人角度,我的大脑就像一个不断求最优解的优化器。

这个网站提倡你什么都不要做,就盯着页面上的秒数上涨,或者走一下神。FYI,我最放松的时刻是在空旷的泳道里游泳,或者就在水底看着水面吐泡泡。

SQL to Gorm

网站链接

一个支持把 SQL DDL 转换成 Gorm 结构体的工具,右上角支持自定义一些写法,测试下来效果还不错。

另一个方式是,在 IDE 里同时打开 SQL 和要生成结构体的文件,使用 Copilot 或 cursor 一路 tab。

想法

做一行懂一行

看了罗永浩和王自如的「辩论」,但与其说是辩论,不如说是老罗压倒性的反击。这其中的事实、对错抛开不谈,老罗给人一种印象是真的对行业有很充足的了解。他经常提到自己并不懂技术,但其实对市面上主流的产品使用什么硬件、各种技术的优劣了然于胸,对于一些专业问题也会像手下的工程师去了解。再对比王自如,标榜硬核的评测媒体,却一知半解、将错就错。

之前 Apple Intelligence 推出的时候我就觉得跟老罗当年做的 TNT 很像,作为产品经理,他对需求的了解是很明确的,设计的交互也很好。但 TNT 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它脱节了,既没有现在 LLM 的技术,也没有足够的软硬件支持,可以说是被研发坑了。

最后

本周刊已在 GitHub 开源,欢迎 star。同时,如果你有好的内容,也欢迎投稿。如果你觉得周刊的内容不错,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,让更多人了解到好的内容,对我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。(或许你也可以请我喝杯咖啡

另外,我建了一个交流群,欢迎入群讨论或反馈,可以通过文章头部的联系邮箱私信我获得入群方式。